元朝世祖御旨,命福裕和尚主持少林寺,授權統領嵩山所有寺院。福裕大師治寺有方,"興僕起廢,訓徒說法,施者如山丘,來者如歸市"。中外僧徒去集,眾盈兩千,開僧千餘,演武禮佛。皇慶元年,即公元1312年,皇帝敕封他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。正是這年,他派高徒來到河北省滿城縣,始建北少林寺。由於元末農民起義,紅巾軍到寺內衝突,致使寺僧逃散,初建寺院毀於一旦。北少林寺第一任方丈湛豐大和尚,再到滿城縣,只見這裡山清水秀,地傑人靈,便在這裡重建北少林寺,繼續講經說法,普渡眾生。那時續建的鐘樓、鼓樓,殿宇一新,廊屋接連,金碧輝煌,香火興旺,僧徒雲集,失主絡繹不絕,甚為鼎盛。至清雍正年間,北少林寺方丈已由高僧湛豐大和尚擔當。他主持北少林寺執法如山,寺規嚴明,禮拜大乘,佛性真純,備受僧眾擁戴。當徒兒覺慧、淳鋼等僧得知新任知府周新年喪盡天良,坑害黎民百姓,以捉拿"朝廷欽犯"為名,加害皇太子弘曆(即登皇位的乾隆大帝)時,便重演了 一齣當年十三棍僧就唐皇的歷史悲壯宏劇;腥風血雨,刀槍棍棒,殺敗二皇子衙丁,終於救護了皇太子弘曆,為大清康前盛世的繼續興旺,著實立下了汗馬功勞。甚可惜,那個年月中的北少林寺,最終難逃歷史悲劇命運,乾隆38年(即公元1773年),一場大火,使北少林化為灰燼,僧無蹤影,只留殘碑一塊在世。北少林寺前期投資2000餘萬元,佔地102.38畝,建設面積18000平方米,古樸典雅宏偉壯觀,山門前兩座具有元代風格的漢白玉牌樓巍然聳立,兩座三米高的雄獅威猛守候大門兩旁,是北少林的特色。
德相大師【1962~】,俗名:王樂;綽號:燕趙怪傑。兄弟四人排行第二,1962年出生於河北省滿城縣西原鄉西原村,祖籍山東省章丘縣前營公社後營村。自幼跟父親學習少林拳,聽父親說起雍正年間(公元1724 年)祖上王平曾出家少林寺拜海涵大和尚為師,賜法名【湛豐】。湛豐復調任北少林寺任方丈一職,乾隆38年(1773 年)火焚少林寺,湛豐師逃脫劫難,隱居山東老家章丘,繼續在民間傳授少林武術。祖上世代以打鐵為生,為尋找北少林遺址,父親王學山於公元1930年來到北少林寺遺址滿城。王樂自幼跟父親學習少林拳,曾拜是由多門,學習了形意、八卦、太極等門派。為了彼一時建北少林寺,父親於1970年送王樂到嵩山少林寺拜主持素喜長老為師,師父賜法名【釋德相】,皈依佛法僧第三十一代親傳弟子,與大師兄釋德虔一起伺奉師傳。
釋德相跟師父學習了少林黑虎拳,羅漢拳,大洪拳,小洪拳,少林長拳,少林功夫拳,達摩劍,達摩仗,少林刀術,少林金剛拳,少林拳,少林五合拳,少林看家拳,少林拳術對練,槍術,棍術,少林氣功,少林點穴法,少林擒拿法,長林長壽法,少林寺傷科秘方,少林七十二藝,少林硬氣功,少林神拳等,在大師兄德虔的幫助下整理編著了《少林易筋經》,《少林八段錦》,《少林武術教材》,〈少林神拳》等書籍。1990年,受命於師傅回到滿城開始對北少林寺的重建。在這期間,為了宏揚少林武術精神,為了使少林武術醫揚光大,於1992年成立了北少林寺武僧團,曾多次出國訪問交流,為中華武術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貢獻。